品牌战略基业常青
原因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晚期世界商业开始进入品牌时代,品牌时代要求迥然不同的成功模式,过去的成功经验将以此为分水岭就此打住。而7S还停留在“前品牌时代”,未能对新趋势作出随需应变、驱动潮流的洞察,因此显得片面且过时;那些“石器时代”的佼佼“人猿”终因抱残守缺7S而不能审时度势顺利进化,淘汰势不可免!
如何才能基业常青?
笔者认为,只有以品牌战略为核心统帅一切经营要素,才是品牌时代的基业常青之道,这就是8S模型:
8S MODEL强调Strong
brand(强势品牌)是其它7S(strategy战略、structure结构、syetems系统、style风格、skills技能、staff人员、share-values价值观)的指导方针和运作精髓,7S经营要素只有长期聚焦Strong
brand并在实质上做出配合性的安排才有可能发挥力量,否则就只能是阶段性、局部性的改善而与可持续性价值发展渐行渐远。
8S
MODEL强调品牌驱动业绩的范式,认为品牌资产是企业的关键战略资产、品牌运营基础是长期绩效基础、品牌管理能力是经营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一切为了品牌,只有经营品牌化才能基业常青!
没有8S,7S只是一匹脱缰的烈马,跑得越快,离目的地越远!
战略品牌化
8S模型认为,任何战略如果不能产生顾客价值的话必将无效以至负效,而要产生顾客价值,经营战略就必须接受品牌战略的领导。
战略品牌化着眼五点:
首先是公司使命品牌化,战略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制订明确的公司使命,然而再头头是道的公司使命如果缺乏与之配伍的品牌使命,将不能关注顾客需求和顾客价值和不能产生能见度和体验性,注定是务虚的废话。
其次是业务组合品牌化,战略的基本内容就是业务组合管理,通过分类管理旨在建立一个在现金流、成长性和抗风险上相对均衡的业务集群,然而业务组合如果不以品牌组合为基础的话,业务集群将小而不强、大而无当,注定是失败的命运。
再次是竞争优势品牌化,通过竞争战略获取竞争优势是经营战略的重要基础,然而如果没有前提性的品牌优势,无论何种竞争战略,无论怎样竞争优势,均将无法影响顾客的心智,绝无成功的可能。
又次是业务协同品牌化,进行关联管理追求在下属业务单位之间实现生产、技术、采购、营销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业务协同是集团战略的头等大事,然而业务协同难以管理(如本位主义)和相当微弱(如无关多样化),需要通过横向品牌管理来创建品牌协同予以支援。
最后是公司管控品牌化,战略要求实现公司管控,如果公司无力控制下属的业务单位,再好的战略也不过是画饼而已。然而流行的管控是内部导向的(如战略管控、组织管控、流程管控、预算管控、财务管控、人事管控等),肯定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倘无品牌管控,就无法真正控制生命、阳光、空气和水。
结构品牌化
8S模型认为,企业的结构形式如果不能采取品牌导向就无法形成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要形成生存基础,企业结构就必须接受品牌战略的领导。
结构品牌化着眼三点:
首先是治理结构品牌化,长期以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在事实上仅对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这种治理结构从根本上就忽视了品牌资产以及组合资产的价值存在,然而如果不能增补“品牌资产斗士”这样的功能,治理结构将面临品牌资产流失以至最终固定资产流失的处境。
其次是组织结构品牌化,很多企业偏爱采用以事业为核心的组织形态(如事业部制),然而品牌版图常常不吻合于事业版图(如有的品牌是跨事业的,有的品牌在事业之外却有极大影响),这必然会造成品牌无法推进事业的发展,同时事业不能对品牌负责的困境。
最后是职责结构品牌化,不少企业把品牌经理制作为品牌管理的基本模式,然而品牌经理的地位偏低、职权偏弱,无法有效地参与到有关品牌的战略决策之中,无法完整地控制品牌运营流程和关键节点,因而无力对品牌的最终绩效负责,尤其当是战略品牌或银弹品牌的场合,将有致命的缺陷。
系统品牌化
8S模型认为,管理系统如果不内嵌品牌管理机能将无法输出品牌价值,而要输出品牌价值,管理系统就必须接受品牌战略的领导。
系统品牌化着眼三点:
首先是运营系统品牌化,企业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系统应当考虑对品牌战略的影响(因为成功的品牌事实上包括整个运营流程),企业应当确定品牌系统在运营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应就品牌的建设和管理形成标准的术语、模板和衡量基准,同时也要做好品牌管理流程和其它管理流程的接口工作(每个环节做出决策和行动要保持品牌战略的一致性)。
其次是业绩系统品牌化,传统的业绩管理体系单纯着眼于短期的财务指标,不利于长期的品牌建设和管理,企业应将关键品牌指标纳入平衡计分体系,从而实现品牌导向的业绩管理;另外品牌业绩系统不能仅仅针对品牌管理部门,而需要扩展至整个公司,保证全员参与品牌管理,贯彻至每个人、落实到每一天。
最后是制度系统品牌化,企业的制度单纯严密完备是不够的(制度的灵魂是协助战略实施),企业不仅需要将品牌的建设和管理制度化,通过制度来明确、控制、量度和固化品牌经营行为,而且要确保与品牌战略思想相一致的整体制度体系,防止制度与品牌建设管理的不配套、不协调,更要避免背离品牌战略的制度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