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评论袁绍有几十万兵马而败在只有二、三万兵马的曹操之手,是因为“迟重少决,失在后机”。本来以多胜少那是常规,但袁绍失去了机,所以失败,可见人的一生中,机遇何等重要,若把机遇二字分开来说,“机”是事物变化的迹象和征兆,“遇”是被你有意或无意遇上了,机与遇都是不是静止的,这个已发动的“机”,被你遇上了,叫做机遇来了,但是你若麻木不仁视而不见,那么这个机不会为你而停留,就像飞机、轮船、火车、汽车总是不停地运行,你要乘坐它就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才能遇上它,你不抓住这个机遇,这统治会和你擦肩而过,你就会和它失之交臂了。
搞写作的人讲得文雅些,说是要抓住一闪而逝的“灵感”,文人当然想得多一些,他知道这机遇和灵感还有它的“个性”一闪而逝,它不等人的。《庄子》上说:“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辞源》上说:机就是事物变化的迹象和征兆。《旧唐书•李靖传》上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
正名改名内含机变,改名出现一系列情节,说明古代虽还没有设置取名改名的专职机构,但古人早意识到改换名字在某种情况下有它的必要性,这其中涵蕴着“机”、“变”二字。一部《易经》就是讲“变”。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中,变化的总规律当然是不可逆转的,但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去调整它,至于如何去调整,那就要“善于察机”了,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善于审时度势,文言简练,只用一个字“机”字,所以孔老夫子在研究《易经》时,不但强调“君子善变”,而且说“知机其神乎”,演绎成现代语言就是“抓住机遇”,战场上、商场上、市场上、乃至球场上无一不讲要抓住机遇。
取名改名对人生对事业的确有它的一定意义,那么人人都要到取名公司将自己的名字评点一番吗?那当然不是,比如公路铁路稳稳当当何必要多此一举再去翻修呢?至于婴儿起名,那像设计一条新的铁路一样,是一定要请专家的,你对地文,水文,地理脉络一无所知,仅从地表可见部分来设计线路,多半是要出问题的。
取名、改名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古人取名、改名时都要祭祖,请族中有名望的长者,先行占卜,然后取名,今天我们虽不用这些仪式,但在取名时,都是认真严肃的,而改名,更不能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