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产品起名的艺术
说到取名,我不得不厚着脸皮介绍下我老爸给我取的名字:鑫欣,既生活富足,又能天天高兴,可谓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了,让他得意了好多年。但在北方人普通话咬得字正腔圆的嘴里念起来还好,可是在前鼻音后鼻音不分的南方人嘴里一年,我不是成了天上的“星星”,就是成了动物园里的“猩猩”,这让我困扰了好多年。
虽然上面的故事颇有些“聊以自嘲,博君一乐”的意味,但说起来,中国人取名还真是个艺术活:不仅要讲究意,还要讲求音,这还不像写诗,五言七律抒情痛快了算,这名字还得在短短几个字几个音节中圆满结束,真不是件容易事。哪像外国人,姓跟名都早就分配好了,拿来组合一下就能用,省事啊!
但中国人似乎对取名这事格外上心,国外的车型入土中国,都不免被安上个“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名字。我大致划分了下,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
第一,是根据外国原有的名字,取个原汁原味的音译名,如阿斯顿·马丁(AstonMartin),克莱斯勒(Chrysler)等,一听就像个外国名,倒也挺“洋气”;第二,是根据外国名意译的名,如路虎(Landrover),宝马(BMW),听起来也很贴切,也容易被人记住;第三种就是有些毫无章法的自由发挥了,多半是在国外仅有个代号,到了国内就被赋予了“新生命”:例如即将要变成“狮吼”的标致307,不知道向来强调优雅与风度的标致品牌汽车按上这么个气势汹汹的名称,是否能让销量也变得同样气势汹汹;再例如国产克莱斯勒赛百灵(Sebring)改名为“铂锐”,是否真的能如厂家所愿抛开过于女性化的名字,靠这个阳刚的名字吸引高端精英。
但汽车毕竟不是人,替人取名字需要从生辰八字到传颂千秋的周详考虑,洋汽车品牌、车型进驻中国,取名或许更重要的是让人迅速记住,且能跟原本的品牌、车型对上号,这就够了。如果过分强调意义深刻、有中国特色,反而会弄巧成拙,变得不伦不类。